生成key
来源:电商报 爱德华 发布时间:2019-03-22 10:14:00
小红书陷入造假风波
近日,一直强调用户分享均为真实体验的社交电商平台小红书陷入了“造假风波”。据中新经纬日前的报道显示,小红书上的种草笔记很可能是由别人代写,一篇种草笔记的收费由50元到2000元不等,卖家甚至还可以提供上社区热门的服务套餐。
在该报道中,一位自称是小红书专业推广团队的客服人员不仅拿出了详尽的价格表,还表示团队拥有专业的写手,“肯定能保证文案比一般人写得好,只要你提供要求,我们就有能力给你写出来。”代写业务的宣传如流水线般成熟,就在报道直指平台造假和刷量的问题后,#小红书代写产业链#的话题也一度冲上了微博实时热搜榜单的第一名。
值得一提的是,小红书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要求社区用户必须是真实的消费用户,且分享的信息也均要求是真实的购物体验。这不仅是小红书区别于其他平台的地方,更是其成立短短几年便能飞速发展最重要的优势所在,但随着造假风波越演越烈,小红书的口碑与品牌信任感可谓是遭到了非同寻常的打击。
也许是为了挽回平台声誉,小红书紧接着便回应称,文中所报道的黑产刷量行为,正是小红书一直以来严厉打击的对象。且已经就这类事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积极配合公安调查处理。同时,小红书方面还表示,2019年1至3月,小红书反作弊技术团队处理涉及黑产账号138万个,作弊账号38万,作弊笔记121万篇。
实际上,此前就有媒体曝光小红书平台网红博主的粉丝量、点赞数量等考核其影响力的成绩可能造假,还给出了具体价格套餐的操作流程。显然,小红书上存在刷量作弊乱象也不是一两日的事情了。
虽然小红书一直表示会坚持用技术+机制持续严格防范,不过#小红书代写产业链#的话题才撤下不久,《电商报》却在网上发现代写服务的提供商依然“明目张胆”地招揽生意。
《电商报》以“小红书+种草”作为关键词在某电商平台上进行搜索发现,平台上多家写手工作室依然在提供类似的服务。当记者以买家身份询问其中一家店铺目前能否提供小红书代写时,对方当即回复了代写的类型以及不同的价格。
而当记者询问另一家累计成功交易900多单的店主时,对方回应称目前小红书代写接单业务照常,不过价格比较贵。另外,受小红书近期负面报道影响,对方表示希望能够在微信上进一步详聊,显得较为谨慎。
加上了微信之后,对方随即给记者发出了小红书平台上代写业务详细的报价表。除此之外,这家店铺除了提供种草文代写之外,还有转发、评论点赞、单独点赞或收藏及增加粉丝等全方位的“增值项目”。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记者询问315晚会刚过去,目前代写业务有否受到影响时,两家店铺的负责人均表示影响不大。后一家店铺的店主虽然提示记者目前平台严查机刷数据,但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点赞、评论较为“安全”。由此看来,即便小红书在公告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打击黑产,但平台上的漏洞依然存在似乎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网络平台造假成常态
除了内容点评平台上的代写泛滥之外,其中一家工作室的业务范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家工作室不仅仅提供小红书的代写业务,还提供豆瓣和京东平台上的刷点赞及评论等,显然,数据黑产的触手早已伸向了各大互联网平台。
首当其冲的便是手机应用市场,有在苹果商店专业刷好评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条五星好评只需要1到2元,且评论内容可以根据不同领域的App任意调整。有意思的是,有工作室人士表示,近段时间的315晚会刷好评还是受了点影响,甚至删了不少评语,“不过这几天已经基本没事了。”
去年10月,自媒体“小声比比”发布了一篇名为《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存在点评内容造假的在线旅游平台马蜂窝迅速被推上风口浪尖。而在该文不断刷屏网络的同时,数据造假以及互联网黑产也一一浮出水面。
该文作者称,马蜂窝有超过7000个抄袭账号,平均每个人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抄袭搬运了数千条点评,合计抄袭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占到马蜂窝官网声称总点评数的85%。打脸的是,马蜂窝CEO陈罡还曾炮轰过去哪儿评论造假。
而据《三湘都市报》彼时的调查,只要在淘宝上输入“点评”、“马蜂窝”、“推广”等关键词就有数十家刷点评的店铺。有店家直接开价:“游记一篇500元,阅读量保1万以上,点评20元,攻略点赞一次0.2元,分享一次0.25元。”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短短六个月的时间过去,黑产早已死灰复燃。记者随便在某电商平台上以“推广”、“游记”进行搜索,映入眼帘的都是游记代写、游记推广以及刷评论等黑产工作室。
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而新公布的《电商法》也有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违反规定情节严重者,最高可罚50万元。尽管如此,互联网行业中的数据造假依然屡禁不止,黑产的猖獗以及内容点评平台监管之松懈可见一斑。
© 2015 广西金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桂ICP备13002892号-2